因果不虛

若生命出現「無常」,只是因緣聚合的身體與意識分開,我們的意識仍舊依過去各自所積累的善惡之業為因,而轉生於輪回的善惡趣中。輪迴是由業而生,承受業的果報。因此應當隨時隨地觀察善與不善之因果,斷除一切不善業,行持一切善法。
因果不虛之思維;包括所斷之不善業,應行之善業,一切業的自性。
1.所斷之不善業
(1)三種身業:殺生、不與取、邪淫
(2)四種語業:妄語、離間語、惡語、綺語
(3)三種意業:貪心、害心、邪見

身惡業有三,即殺生、不與取、邪淫。
I. 殺生
對人或傍生產生欲殺的動機,最後斷絕其命根。或不了知善惡因果,與外道一樣認為,殺生是善業而殺生。甚至殺父親、殺母親、殺阿羅漢、出佛身血等「殺生」,加上用兩舌破和合僧,就是 造作五種「無間罪業」。造作無間罪業者,是臨命終時,今生與來世之間,無有中陰階段,直接墮入無間地獄。
有些人認為沒有親自動手殺生,即沒有造作殺生的罪業。無論任何人行住坐臥間,都會傷害不計其數的細微生命。沒有不造這種惡業的。尤其是上師和僧人們到施主家時,施主宰殺家畜烹調血肉供養貴賓。應供者對被殺的眾生若無有任何大悲心,只是貪愛血肉的美味,這樣施主和應供者,將獲得同等殺生罪業。
有人生起殺害某一眾生的想法,口中也言說此類話語,雖然殺生沒有成功,但已具足了知對境眾生和生起欲殺意樂的兩種罪業分支,雖然沒有構成完整的殺業,卻如鏡中顯現影像一樣,罪業已污染了自相續。
另外,有人認為除非唆使他人殺生之人沒有罪業。事實上,在一旁隨喜殺生的人,所造作的罪業和殺生人無二無別,更何況是唆使他人殺生的人。我們應當知道,參與殺生的每一個人,都將得到殺害一個眾生的全部罪業,而不是殺生的罪業,由許多人分攤承受。

II. 不與取
用不正當的方法,奪取不屬於自己,或不該得到的東西。不與取有三種,包括權威不與取、盜竊不與取、欺誑不與取。
權威不與取:勢力強大之人,用權力威勢來強取,稱為「權威不與取」或「勢力不與取」。
盜竊不與取:用偷竊方式,暗中偷偷獲取,稱為「盜竊不與取」。
欺誑不與取:用妄語、騙取對方的財物,稱為「欺誑不與取」。
有些人認為只要不是用偷盜的方式,以經商等欺騙的手段獲取財物,都沒有罪業。其實以欺誑的手段經營,所獲得的利潤,與直接偷盜沒有差別。尤其現代許多上師和僧人,未將經商之事,看成是過患或罪惡,終生為此忙碌。
其實能毀壞僧人自相續的,沒有比經商更嚴重的。由於經商事務忙碌,無暇求學、清淨業障等聞思修行,逐漸斷了信心、出離心、大悲心等的根源。

III. 邪淫
這是在家人的戒律。
往昔西藏法王松贊干布在位期間,制定十善法規,讓在家人在男女關係上也要持守戒律。而出家人則必須從根本上斷除不淨行。
邪淫的過患極大,是毀壞其它戒律的助緣。邪淫有許多種類,如男人自出精液、與他人之妻或妓女發生關係,都是不正當的行為。或在不恰當的時間,如白天、受持齋戒日、生病期間、妊娠期間、生理期間、產婦未完全康復時,或在不恰當的環境,如三寶所依存在處等進行,則為邪淫。另外,還有父母、未成年少女,于口和肛門等處進行邪淫的。這樣以環境、時間來分,邪淫有很多不同的種類,應當了知斷除一切邪淫。

語惡業有四,即妄語、離間語、惡語、綺語。
妄語有三種,包括一般妄語,大妄語,上人法妄語。一般妄語:懷有欺騙他人之心而說的一切自性妄語。大妄語:是帶有邪知見的謊言。例如,說善法無有功德、惡業無有罪過、清淨刹土無有安樂、惡趣無有痛苦、佛陀無有功德等。上人法妄語:如沒有神通,卻說有神通。自己沒有功德,卻說有功德,這一切皆為上人法妄語。

離間語是挑撥離間之意。也是兩舌之意。有二種離間語,包括公開離間語及暗中離間語。公開離間語,一般是具有權威的人,在兩個人面前,以離間語使二人分開。暗中離間語則是暗中對兩個關係良好者,用離間語使二人分開。
其中罪業最嚴重的是破壞僧團和合,尤其是在密乘傳法的上師與弟子之間進行挑撥,或在金剛道友之間製造不和,罪業更為嚴重。

惡語是公開宣揚別人的缺點、或說對方的罪惡、或說一切低劣的語言,或宣說令對方心不愉快的隱私、生理障礙,這種語言也包括在惡語中。
另外在上師、善知識、高僧大德前,說各種不悅耳的言語,也有極大的罪過。

綺語指凡是說出能引生貪心、嗔心的話語,都是綺語。尤其是別人誦經念咒時,說許多令人心思散亂等無意義的話,斷了別人修行善法資糧,其罪業極其深重。

意惡業有三種,包括貪心、害心及邪見。
貪心 ── 凡是對他人的財物生起欲求之心都是貪心。
害心 ── 凡是對他人生起損惱之心都是害心。
邪見有「無有因果之見」及「常、斷見」二種。「無有因果之見」指說修善法無有功德,造惡業無有罪過,稱為無因果之見。「常、斷見」則是指外道的見解。持「常見」者認為神我是永恆的,世間是大自在天或遍入天所形成的等見解。持「斷見」者認為一切諸法是自然而生,不承認有前後世、因果不虛及解脫等。
十種不善業中,以殺生和邪見這兩種罪業最大大。佛陀開示;「殺生之上無他罪,十不善中邪見重。」及「殺害一個眾生需要在地獄中住一個中劫。」除非我們具備能力,能將所殺之眾生超度到極樂世界,否則須竭力斷除「殺生」惡業。
行持「邪見」者,即使是自相續中生起刹那的「邪見」,也會毀壞一切戒律。而由於自相續已被染汙,也不能趨入解脫聖道,造罪也沒有懺悔的對境。

十不善業的果報
每一種不善業都會招致四種果報,即異熟果,等流果,增上果,士用果。
「異熟果」指眾生造作的惡因,在來世或隔世才會成熟的果報。
「等流果」指從惡趣中解脫後獲得人身,受前世造作「異熟果」所報,而感受的痛苦果報。「等流果」分為「同性等流果」及「感受等流果」兩種。
「同性等流果」指今世的業力習氣與前世的業力習氣相同。
「感受等流果」即所造不善業,各有兩種感受等流果報。「殺生感受等流果報」為今生短命多病。「不與取的感受等流果報」為受用非常貧乏。「邪淫的感受等流果報」為相貌醜陋、懈怠懶惰、夫妻關係惡劣。「妄語的感受等流果報」為經常遭到誹謗或欺騙。「離間語的感受等流果報」為眷屬不和、互相爭鬥。「惡語的感受等流果報」為經常聽到刺耳的言論,以及自己無心之言,成為爭吵之因。「綺語的感受等流果報」為言語無有威信、口才拙劣無有辯才。「貪心的感受等流果報」為諸事不稱心如意、事與願違。「害心的感受等流果報」為經常遭受恐怖畏懼或損害。「邪見的感受等流果報」為經常受惡見及欺誑所擾。
「增上果」的果報是成熟在外境上。如造殺生惡業者,轉生在環境不優美或險惡之處。造不與取惡業者轉生於饑荒之處。造邪淫惡業者轉生於糞坑、淤泥等不悅意之處。造妄語惡業者轉生於財富不穩固、恐怖、畏懼的外境違緣。造離間語惡業者轉生於懸崖、深谷等難以行走之處。造惡語惡業者轉生於亂石堆積、荊棘叢生之處。造綺語惡業者轉生於莊稼不生、季節顛倒之處。貪心惡業者轉生於莊稼荒蕪、地時惡劣之處。害心惡業者轉生於恐怖損惱之處。邪見惡業者轉生於缺乏財富、保護依靠之處。
「士用果」指所造惡業會不斷向上增長,延續無邊的痛苦,以致漂泊在無邊的輪迴中。

2. 應行之善業
應當行持的十種善業。「十善業」是指斷除十不善業,並且修持對治惡業的善法。包括三種身善業─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。「四種語善業」─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語、不綺語。「三種意善業」─不貪心、不害心、不邪見。
「十善業的異熟果」為轉生於相應的三善趣中。「同性等流果報」是生生世世增長善根。「感受等流果報」是斷除殺生者長壽少病;斷除不與取者具足受用;斷除邪淫者夫妻美滿怨敵少;斷除妄語者眾人稱讚且仁慈;斷除離間語者眷屬僕人皆敬愛;斷除惡語者恒常聽聞悅耳語;斷除綺語者語言有威力;斷除貪心者如願以償;斷除害心者遠離損惱;斷除邪見者相續生起善妙思維。
「增上果報」成熟於外境,為具足一切圓滿的功德。
「士用果報」為善業福德顯著增長不斷。

3. 一切業的自性
從天道最高處到地獄最底層無間地獄的所有六道眾生,由往昔所積累的善惡業,感受不可思議的痛苦和安樂。佛經記載:「眾生諸苦樂,佛說由業生,諸業亦種種,造各種眾生,漂泊於輪回,業網乃極大」。
我們當下所造的善惡業,果報雖然不會立即現前,也不會消逝的,因緣聚合成熟時,即會承受果報。所以,我們時刻都應謹慎取捨善惡業,防護任何細微的罪業,儘力承辦任何微小的善業。如此精進修持以証道果。
分辨辨黑業、白業及輕業、重業,端視其發心善與不善為主。以貪心、嗔心所生的不清淨意樂,表面是行善業,實際卻變成不善業。如果意樂清淨,表面上好像是造惡業,實際上卻是善業。
以釋迦牟尼佛轉生為大悲商主時,和五百位商人去大海取寶,遇一兇殘強盜企圖殺害五百商人。大悲商主想到;「五百商人全是不退轉菩薩,如果被強盜殺害,強盜將在地獄中住無量劫。還不如我自己墮地獄」。因此大悲商主殺了強盜。
此公案表面上看,大悲商主造了「殺生」惡業,由於他的發心是清淨的,故是極大的善業。以此業大悲商主未墮入惡趣中,反而圓滿了七萬劫的資糧。這是「殺業的特許」。
佛經中記載;星宿婆羅門子,在林中持梵淨行多年。一次化緣時,一婆羅門女對他生起貪心,欲絕身亡。星宿婆羅門子對她生起大悲心,與她結成夫妻,並以此業圓滿了四萬劫的資糧。這種以清淨心出發而破梵淨行,也是開許的。若以私欲所引起的邪淫行為,任何人都不被允許。
「不與取的特許」指具非凡勇氣的菩薩,為了供養三寶、佈施乞丐等而盜竊富貴者、吝嗇者的財產,此行為是被允許的。
「妄語的特許」指為保護將被宰殺的生命,或為保護三寶財產等,而說妄語的行為,是被開許的。
「離間語的特許」是因擔心行善法者,被惡友牽引,而轉入罪惡邪道,故說離間語使他們分開的行為,是開許的。
「惡語的特許」指溫和的方式不能調伏的人,可藉粗暴的惡語,卻能使他們趨入正法。這種說惡語的行為是被允許的。
「綺語的特許」是指對喜歡講話的人,說綺語使入正道的行為,是被允許的。  
在意罪業上的貪、嗔、邪見,皆不能轉成善法。只要生起惡分別念,即成了不善業。無論什麼時候、什麼人,都沒有方便開許之處。
可見心的分別念,會導致嚴重的善與不善業的果報。所以,應當經常觀察自己的心,如果為善心應生歡喜並使善業增上。如果造罪業應馬上意識到,並立即懺悔,發誓不再造惡業,使自相續不能與惡業污染。

返回「生起次第」